当前位置:卓仟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6篇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6篇

时间:2022-08-28 21: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6篇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大学生国防教育改革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第1篇:新时期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改革对策探析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制度建设 学生军训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6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6篇

篇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生国防教育改革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 6 篇)

  第 1 篇:新时期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改革对策探析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制度建设

 学生军训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系统工程,单凭领导重视远远不够,搞好军训,制度是保证,必须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学生军训工作的“领导、工作、奖惩机制”,加强学生军训领导机制建设。尽管各省市县和高校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建立了诸如领导小组样的领导机制,但多数单位机构属于临时应付性质,而且机构的功能不全,有些地方人员配置也存在某些不合理现象,实质上不发挥作用便是形同虚设。对此,军地各级主管理部门和领导,一定要站在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军地两用人才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重新审视如何抓好学生军训工作问题,要认识到学生军训是国家法律赋予的使命,不能把学生军训当作一项“软指标”随意应付。要督促高校落实军训工作人员,解决军事教师编制,使学生军训工作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

 加强学生军训工作机制建设。要强化学生军训工作的指导思想,重点放在组织机构、训练内容和时间、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军训思想政治工作等工作统筹和任务落实上,并依学校和部门的能力大小,确定学生军训工作的幅度、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学生军训工作的重点和学校的物资器材经费保障水平,实行“人、财、物和权、责、利”相匹配的工作原则,要尽量避免“部门林立常扯皮、有利之事争着干、无利可图先撒手、安全或责任事故出现后先行找理由搪塞”等不良现象发生。

 二、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相当长时间内,所“呼吁、呐喊和建设”的重点,仍然是落实专职军事教师队伍、重视派遣军官队伍建设等两个方面的内容。

 落实专职军事教师队伍。高校军事教师是学生集中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提高学生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要把专职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公共必修课教师配备标准,配齐配强专职军事教师。于高校学生国防教育课实际上是要求很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际情况,学校要重视专职军事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为专职军事教师提髙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的进修和提高创造条件,必要时,应该对学校弱势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所扶持、有所倾斜。

 重视派遣军官队伍建设。基于派遣军官的特殊地位作用和角色定位,根据新时期新任务,各大军区、省军区继续做好派遣军官的选配工作,坚持任职培训和在职轮训制度,继续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和注重质量、择优选配的原则,把军政素质好、任教能力强、作风纪律硬、学历较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军官,充实到派遺军官队伍之中。

 三、重视大学生的军训思想政治教育

 重視学生参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国家乃至高等学校和学生家长,都十分看好学生军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育人功能。它教给学生的,既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行为规范和践行方略。学生通过参加军训,了解过去、现在、未来国际战略环境和优秀的谋略策略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关联度,更能坚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正确性和紧迫性,坚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强国防重教育的信心与决心。许多地方高校,以学生军训为契机,坚持学生军训的

 “大德育”定位,着眼于学生“中学生到合格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学生“国防意识、纪律意识、团队意识、成才意识”,突出军训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值得充分肯定,这也是全国高校学生军训必须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的工作亮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

 四、结语

 新时期,高校坚持开展学生国防教育并努力提高其育人质量,是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的需要,尤其当国家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之后、我国周边环境一定程度上反而有恶化趋势的情况下,加强学校学生的国防教育,理当成为各级政府、军队和地方各级部门、各类学校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各种问题和工作难以推广的被动局面,“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是推动工作健康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在制度建设、军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政教育建设方面的改革,加强新事情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创新,促进大学生军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锤炼大学生自觉、自信、自强的品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吃苦耐劳、爱军尚武、为国献身的有志之士。

 作者:张一鼎等

  第 2 篇:苏区精神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途径研究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中央苏区的核心位置。80 多年前,红军和人民群众在赣南、闽西大地创建了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将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斗争,形成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奋斗以及创新精神进行发展和延续。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人们共同建设富裕的小康生活,并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也需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并积极发扬中央苏区精神。

 一、苏区精神内涵

 2011 年 11 月,習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立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80 周年座谈会上对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苏区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肯定与赞扬[1]。

 大革命失败之后,我国进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武装起义也逐渐兴起,建立了诸多革命根据地——苏区。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有 13 个苏区的影响极大,在最鼎盛时期达到 40 多万平方公里,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2]。苏区精神是伟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展现出来苏区红军以及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精神,也是民主革命中十分重要的精神内容。可以说苏区精神继承发展了井冈山精神,为长征精神提供了原动力。

 二、苏区精神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首先,能够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更好的理解革命传统。当前的世界是和平的、发展的,但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时常出现局部的冲突,因此需要具有忧患意识,强化国防建设。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提高国防意识。苏区精神是我国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对于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将革命旧址作为讲堂,在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老区等,能够很好的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对革命传统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使用苏区精神、红色资源进行国防教育,能够坚定学生国防建设的信念与决心,强化对国家的责任感。

  其次能够很好的内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地爱国。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感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为国家发展建设作出贡献。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推进,国家建设也取得了显著地成就,同时国内外环境也逐渐复杂起来,出现了很多争端与冲突,如“钓鱼岛”事件、南海争端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强大的国防作为保障[3],并有较强的国防意识。当前时代下,爱国问题逐渐复杂,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成熟,对于问题的看法和处理还不够全面,分析问题时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虽有满腔的热血却不能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结果导致出现很多不理性的爱国行为。在爱国游行中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态度不够冷静,行为表达方式不正确,甚至存在极端倾向。苏区精神中的精神、信息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爱国人士形成的爱国情感与情怀,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苏区中的纪念馆、革命教育基地等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领大学生参观体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上升理性阶段,能够自觉、理性地爱国。

 最后还能够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进行巩固提升,使得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对理论进行补充、完善。目前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还是以理论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实践性、开放性不强,尽管在课堂上应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但是由于缺少实物实景,还是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理论灌输的方法得不到有效的改变。这种传统的国防教育形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这与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强化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实践等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苏区精神能够为国防教育提供重要的资源,具有真实性、开放性,能够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平台[4]。苏区精神能够很好的与体

 验教学、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相结合,使高校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国防知识。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与学生的真实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思考,从多个角度、多层次感受、体会,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模式,使得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实现良好的国防教育效果。

 三、苏区精神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国防教育队伍建设

 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国防教育队伍的作用,强化学校军事教师、学生的军训教官等力量,建设高水平的国防教育队伍,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通过传统课堂、新媒体网络技术等方式,开展讲座、报告,设置选修课,增加教师学生间的互动式宣讲,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引导教师干部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引导和影响学生积极学习、践行苏区精神[5]。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到苏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考察,接受传统的革命教育,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追求更高的目标。

 (二)加强老红军、烈士家属、专家学者的教育

 高校可以定期邀请老红军、烈士家属等讲述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历史,或邀请相关国防教育的专业学者等进入到校园中,与大学生共同学习、接受苏区精神教育,播撒红色的种子,更好的继承发扬苏区精神以及光荣的传统,通过红色教育资源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得到提升,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三)充分发挥课堂的阵地作用

 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课堂是最为主要的阵地,在国防教育中应充分发挥

 课堂这一阵地的作用,这种以理论研究作为指导,借助于苏区研究机构的作用,积极加强红色资源特别是苏区精神的研究,可以编写多样化的思想政治以及军事教材,在上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课的同时,也能够向学生宣传红色精神,将红色资源纳入到教学计划、课程中[6],增加红色资源的教学内容,对苏区精神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更好地提高国防教育的感染力,能够使更多大学生投入到苏区精神的学习中,保证大学生国防教育实现良好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苏区红色资源优势

 苏区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有着宝贵的教育资源。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苏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建设国防教育基地,进行开放式的国防教育,定期组织国防教育活动。在寒暑假可以组织大学生到苏区感受革命传统,到基层体验老区生活。当前瑞金、于都、兴国等县市已经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可以以系、班级为单位利用假期时间到基地参观学习,接受红色革命传统的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并在“长征”沿路寻访老红军、老战士,参观革命旧址,听老红军讲述苏区的革命历史[7]。通过大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让红色文化能够深入到学生心中,使得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实现高效的大学生国防教育。

 (五)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活动能够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形成民主精神,以苏区精神为依托,全面我国的国防建设,实现民族精神教育。

 在革命佳节期间,比如建党节、建军节等,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苏区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馆、博物馆等,开展唱红歌比赛、红色主题演讲、红色流动影片、革命图片展等活动,更好地吸引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还可以将真实感

 人的历史、实物等进行回放,使大学生对国防军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强化其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还可以分批次的组织学生到军营体验生活,进入到英雄部队中,接触英雄人物,通过军营文化、军人的高尚品格影响大学生。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进入军事基地中开展“一日体验”活动,从早起到就寝感受军队中铁的纪律以及军人的意志品质。多为大学生提供接触军人的机会,通过现身说法强化大学生支持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强化国防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

 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板报、警示牌等做好国防教育的宣传,开展多样化的国防教育讲座,在学习中交流心得与体会,请老红军作革命传统报告,进行国防知识竞赛、军事题材影片播放等,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国防军事知识,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四、结束语

 国防教育是为了保证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外来侵略、颠覆,维护世界和平,有计划地对公民德智体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活动。高校是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重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建设者,必须要注重高校中的国防教育工作,依托苏区精神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强化學生的素质水平,使其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崔晓锋

  第 3 篇:大学生国防教育在民族精神塑造...

篇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17.04 文学教育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国防教育的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就强调了百姓加强军事训练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现代国防教育不单单指军事教育,而是泛指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开展的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全民教育活动。一、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一)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理念国防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战略性工程,既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历史证明国家没有国防就谈不上国家独立和国家安全,更谈不上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早期战事中因自身对和平思潮的深信不疑,进而在国防教育上放松警惕,导致国民的国防安全意识淡薄,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吸取历史的教训,我国在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国防教育,通过国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理念,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进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将爱国热情内化为建设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平年代里长大的当代大学生,对待国家安全并不重视,国防意识淡薄,因此,高校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理念方面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二)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自来就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这种忧患意识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仅不利于社会发展,甚至危及国家和民族的存亡。生活在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珍视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威胁国家安全的隐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国家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对国家安全缺乏危机感和正确的认识,将会给祖国的繁荣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时,以更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去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去,。(三)

 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建设性人才,其素质的高低将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当前高校重要转型期,倡导的素质教育,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同时也是学生关心国事民情和强健体魄的重要契机,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防素质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我国未来国防建设培养了重要的战略人才。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分析(一)

 国防教育形式化严重。处在当前的和平年代,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人们对战争的记忆模糊,国防意识逐渐淡化,这就导致为提高学校的就业率,高校对国防教育的开展并不重视。对于国家明文规定的国防教育方针政策,虽有设立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很多时候为了整体教学进度服务,国防教育课时被无限缩减,有时只以一场军事讲座应付了事,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效果也可见一斑。(二)

 国防教育的师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高校对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师资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国防教育投入资金较少,缺少专门的研究室,更谈不上教师的再培训工作了。同时,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师都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加之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导致国防教育课程质量一直堪忧,学校的不重视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学分管理上,很多高校将国防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学期末的考试有些也是采取交论文和开卷考试的形式结课,这就导致学生对国防教育课程也不够重视。(三)

 国防教育的教学过于形式单一。由于国防教育课程往往作为选修课,所占分数比例并不大,学生自然对其重视不够。同时由于其滞后的教学配置,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往往是很久之前的知识,与时事联系较少,也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甚少,为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国防教育的实践课程中,军训课程也是被删减简再删减,除了基本的军队礼仪课程,技术性的射击、战略战术学习基本关于加强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王明兴 邝家旺拾 贝者176DOI:10.16692/j.cnki.wxjyx.2017.04.097

 2017.04 文学教育都被删减掉了,高校也只是以走过场的形式来应付法律赋予的国防教育的义务。(四)

 国防教育投入不大。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设立国防教育的专门的教学经费,因此,师资投入不足,在硬件设施投入上也是少之甚少,针对国防教育的训练基地更是无从谈起,针对国防教育的专业化课程如射击、体能训练等课程,大多以跑跑步,站站军姿了事,有些学校军训任务由地方军校或者部队来指导,然而学校的专业理论课程与训练课程脱节严重,学生很难得到系统化的培养。(五)

 学校的国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由于高校对国防教育课程重视不够,各方面资源投入不足,相关实践活动较少,即使有也得不到重视,活动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这就导致很难在校园文化中营造浓厚的国防文化氛围。(六)

 学科专业之间相互交流较少。国防教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系统,不利于知识的全面掌握。三、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一)

 高校要提高自身认识,严格落实国防教育。国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见效果的,同时也不是短暂的教育活动,它是国家教育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对国家安全和民族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要提高自身认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国防教育政策,准确定位,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认真高效地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国防教育的效果需要用战争才能去检验,而若等战争来了,再抓紧国防教育便来不及了,大学生身为国家未来的主人,要有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具有国家安全意义,要有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忧患意识。学校也要对国防教育重视起来,不能单纯的觉得国防教育是军队和军校的事情,而应该正确认识国防教育的历史意义,从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教育方针入手,规范国防教育工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贡献,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国家国防教育的相关政策流于形式,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防教育这一战略性工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

 搞好搞活国防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校园文化在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各种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并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其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能力的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防教育知识由于过去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要么比较陌生,要么完全不重视,但从另一方面说,正由于对国防教育的知识知之甚少,才会让学生对这个充满神秘的领域更加好奇,更加感兴趣。因此,学校需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展示国防领域知识的魅力。除了理论知识的相关活动的开展,还应该多开展一些实践课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增强活动的互动效果。可以通过校际合作的方式,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邀请当地的部队和军校参与实践活动,请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性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得到专业性的指导,这种形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学校可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国防知识的认识,进而达到强化国防意识的活动效果。因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文化活动,既有利于国防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较容易将国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营造浓厚的国防文化氛围,对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具有促进作用,也对学生国防意识的建立和培养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三)

 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拓宽国防教育途径。当前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仍停留在开展入学军训活动和课时有限的军事知识理论课程上,不仅缺乏创新性,同时受到教师水平和资金投入等原因的限制,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与当今国际局势严重脱节外,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高校需要对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国防教育资源,如驻扎军队、军校等教师资源和场地优势,积极组织校际交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拓宽国防教育途径,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军官到校园进行技术指导、开展军事讲座,同时,校方还可以通过与当地驻扎部队的沟通后,组织本校学生走进部队和军营,体验部队生活,组织参观国防教育纪念馆和武器装备展览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国防文化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知国防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强化其国防意识。另一方面,高校应充分重视特殊教育意义的日子的重要性,通过“9.18”等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组织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夯实其国防意识。(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让国防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增强学校重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在教师选聘过程中,除了将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选聘条件外,还应将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列入考察要件,确保选聘政治素养高,立场坚定、道德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已任职的教师中应加强专业性培训,加强校际交流,积极组织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也可以聘用一些有经验、权威的军事专家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兼职教师。除了对教师本身的培训和选聘把关外,高校还应加大对军事理论课题研究的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丰富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拾 贝者177

篇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l 思想政 治工 作研究 l 0 - 。

 。

 二

 . .

 一 .

 . H _ . __二 0l 增强 “9O后” 大学生 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艾跃 进朱旭 (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摘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高校 “90 后” 大学生国防意识,应注重培育和增强学生的

 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尚武意识。

 [关键词] “90 后” 大学生;国防意识;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528 (2009) 10— 0105— 03 要] 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 “居安思危” 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 一、 “ 9O后 ” 大学生国防意识 的现状 90 年代出生的大学生,通常被称为 “90后 ”,目

 前,越来越多的 “90 后” 已迈入大学校园。“90 后” 生活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享受着前人不能比拟的 物质生活。

 他们通常体魄健康、 心智发达、 富有爱心,

 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

 O 8 年汶川大地震后, 在灾区到 处可以看到 “90 后” 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心系灾区、

 情系灾民;抗震救灾、奉献爱心。但 “ 90 后” 大学生 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偏激叛逆, 个性张扬, 信仰缺失,

 功利心强,过分 自我,社会责任意识较弱。在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的影响下,在当前就业压力 日益加大的情况下, 他们的价值取向转 向更多地关注 于 “ 牛奶和面包” ,而不是责任和祖国。尤其令人堪 忧的是他们 当中的⋯ 些人对待高校军事理 论课 的态 度和国防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

 第一,“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 世界局势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 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都没得到 根本解决。两级对抗虽已结束,但霸权主义、强权政 治依旧存在。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因民族、宗教、

 领土等因素引发的局部战争从未间断。

 西方敌对势力 “ 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并末改变,一直力图用西 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来改造中国,对中国进行 “ 软遏 制”,不时地释放 “ 中国威胁论” 来损害中国形象,

 限制中国的发展。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被强占;

 中目东海大陆架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依然存在; “ 台独 ” 势力时刻可能危及两岸和平;以达赖集团为首的藏独 分子和境内外 “ 东突”势力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

 仍然妄图分裂祖 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 安全形势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一些 “90 后” 大学生 或麻木不仁,或认识不清。他们缺乏政治敏锐性,不 能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加强 国防 建设的意义。

 第二,“ 讨厌打打杀杀,只要有爱就可以避免战 争 ”,对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在 “90 后” 的 些大学生眼中, 参加国防乃是军人的事, 与己无关。

 他们在国防意识上,不再关心或不太关心国家和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乃至失去国家责任感和国防义务感,

 对国防强弱熟视无睹,对献身国防相当冷漠。如一些 大学生在军训时表现出怕苦、怕累、甚至存在着抵触 情绪。网上流传 “ 90 后大学生嫌军训太苦让父母请病 假逃避” 的新闻刚出,又有 “90 后女大学生军训戴耳 环涂指 甲” 的热议。有的 “90 后” 女生说 自己最讨厌 打打杀杀,只要世界充满了爱,战争就可 以避免。据 某高校调查统计,75%的大学生不知道防空警报不同 响法的不同含义;60%的大学生不知道哪天为 “全民 国防教育 日”。更有甚者,竟有一些学生直言,大学 一I 2 009年 第1 0期 (总 第1 3 0期 ) l o5l

 军事理论课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 帮助, 学校没有必要开设, 听军理课简直是浪费时间。

 可见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到何等程度 ! 大学生是祖 国的未来。高校 国防教育的成效如 何,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是否得到明显 提高,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将有可能 影响到未来国防的巩固和国家安全,以至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成功。

 因此, 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

 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是以祖国安危为特征的理性思维。它 集中体现为对战争与国家防务问题的关注,对维护国 家领土完整, 坚决反对外来侵略和对我国国防建设和 各种防务政策与措施的认同,以及对国家防务的责任 感和义务感。也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公民抵御外 侮、 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 的主观认识。

 国防意识是一种 自觉维护民族和 国家利益的群 体意识,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在人类历史上,

 有些国家和民族的地域并不宽广,人口也不多,但在 外敌侵略和军事威胁面前,却能够同仇敌忾,众志成 城,关键是国民有很强的国防意识。地处中欧腹地的 “ 花园国家” 瑞士,是一个小国,人口600 万,常备 军队只有 3500 人,但战时却可动员 35 万预备役军人 参战,其中还不包括专业技术兵种。一位瑞士的外交 官曾自豪地说:“ 我们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个公 民,迈出左脚时就是一个战士。如是要问我们为什么 100 多年没有打仗,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随时都在准 备打仗。

 ”L1 J如此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国防动员制 度, 使这个中立小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安然无 恙。

 与此相反,有的国家貌似强大,但国防松驰,纵 然能强盛一时, 最终也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

 历史上,

 由于和平时期忽视国防教育而败兵亡国的例子屡见 不鲜。曾经称霸四方的古罗马帝国,公元 3世纪后,

 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 国民理想丧失, 国家军备松懈,

 统治者苟且偷安,以致把当兵打仗这样事关国家命运 的大事都交给外国雇佣兵,结果国家很快由强盛走上 了分裂和衰亡。法国拿破仑三世时,尚武善战的民族 精神 已丧失殆尽,结果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在第 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面对占明显优势的德国进攻,

 实行了全国总动员,在凡尔登防线同仇敌忾,奋力抗 击,虽然牺牲了 50 多万人,但终于顶住了德国的进 攻,保卫了国家安全。然而,一战胜利后,法国国内 和平主义盛行,忽视对人民进行国防教育,结果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时,仅仅 40 天的时间就上演了一幕军 败国亡的悲剧。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战胜越国后,以为天下 太平,“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结果军无斗志,民心 涣散,最后被越国打败。北宋后期,轻视国防,安于 欢乐,金人入侵,江山易主。南宋积习未改,苟安一 隅, 不思雪耻,同样归于灭亡。

 清朝末年,官场腐败,

 有国无防,面对列强入侵,对外推行 “扶夷 ” 政策,

 对内实施奴化教育,结果 “ 天朝大国” 被列强欺负勒 索,险遭瓜分,民族蒙受奇耻大辱。

 古今中外历史上无数经验教训昭示我们:

 国防意识 的强弱,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和民 族, 一旦失去必要的国防意识,就会给自己的安全与发 展带来全面危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就会垮 掉,甚至招致败军亡国的命运。

 国防意识培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高校中开 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 “ 居安思危” 的思想 和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 义:

 第一,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国防意识 的培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一代的大学生 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学习和掌握,国防意识培育的内

 容从属于军事科学体系, 它涉及到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等众多领域,大学生通过军事学科的学习,有利于 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 定势,拓展思维空间;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 有效方法。

 第二,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国防 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的精 髓,国防意识所体现的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 完整的强烈责任感,正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重 要表现。【 2 J培育大学生 良好的国防意识,可以最大限 一

 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引导他们 以维护国家利 益为己任,自觉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 ,

 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有助于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的储备。当今 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新军事革命。近来的战争 实践证明,战场已无前后方之分,战争的武器不再只 是枪炮,作战人员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人。未来战争 将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是人才的比拼和较 量, 而高校大学生就是未来高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 是 国家后备人才的储备力量。

 他们既是国家的未来,也是 今后兵员的主要来源。国防建设既是军队的事, 更是全 民的责任。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意识的培育, 激发他们的 爱国热隋,增强他们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搞好对他 们的国防教育, 在他们年轻的心灵里撒下卫国光荣的种 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增强 “ 9o 后” 大学生 国防意识的对策及建议 增强 “90 后” 大学生国防意识,防止他们 的麻痹 思想, 防止西方 “ 糖衣炮弹” 的攻击, 在当前形势下,

 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主权观、国家 利益观、 国家安全观的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应注重培育和增强学生的 “ 三种 意识”:

 第一,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无数的历史经验教训 使我们这个民族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 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我们要 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使他们安 而不忘忧,对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有清醒的认识,时 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感、紧迫感。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是每个大学生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应该保 持的警惕心理。

 第二,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 未敢忘忧国”。热爱 自己的祖国,每个公民责无旁贷。

 《 宪法》 、《 国防法》 、《 国防教育法》对公民的国防责 任都做了明确的阐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 国的安全、荣誉和利 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 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 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因此, 履行国防义务、

 承担国防责任,作为国家公民,每⋯ 个大学生都义不 容辞。当然,爱国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 在行动上,人人都要关心国家的安全,时刻准备为国 防建设贡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 ,尚武意识 。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印发的 ((2009年全 民国防教育工作要点》 指出, 要切实抓好 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和崇军 尚武精 神。尚武不是好勇斗狠、穷兵黩武,而是要崇尚军事 职业,重视国防建设,在国家利益面临威胁时,敢于 挺身而出, 不惜做出重大牺牲, 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

 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民族尚武精神是国家长 盛不衰的灵魂,需要精心培育,代代相传 。爱军尚武 教育,就要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人 民军队的性质、宗 旨和地位作用,学习人民军队的优 良品质和战斗作 风,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自觉接受国防 教育,履行兵役义务 。

 国防意识作为一种民族意识和道德标准, 关系到 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和荣辱兴衰,是一个国家不可缺 少的强国之盾。国防意识不仅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的思想基础 ,而且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猛进不息的 重要精神支柱。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赢得青年就是赢 得未来。现在的大学生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和保卫者,他们国防素质的高低,国防意识的强弱,

 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关系到民族 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新时期搞好当代大学生的国防 教育,增强 “90 后” 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在他们心中 根植下三颗红 卜忧国心、爱国心和报国心,这对 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最终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 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毛芳才.《 孙子兵法 》对新时期 国防教育工作 的启示[J 】

 .

 贺州学院学报,2008,(1) .

 [2】项文荣. 国防意识与爱 国主义 [J ]. 国防, 1996,(9).

 责任编辑 :蒋旭东

篇四: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国防教育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远古以来, 有国就有防, 无国防而不立。

 国防是捍卫国家主权、 国土完整和安全, 防御外来侵略而进行的军事、 政治、 经济、 外交、 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的总称。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

 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亡、 荣辱与兴衰。

 它捍卫国家 主权、 统一、维护国家的安全、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反对侵略和武装颠覆。

 强大的国防, 是国家、 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近代以来, 一部部写满血与泪的史书依然在记忆深处。

 尽管我们已经远离了“金戈铁马饮冰河”, 尽管已经用不着再“醉里挑灯看剑”, 可是,在五那星红旗的猎猎飘扬中, 我们似乎听到了四万万同胞共同埋葬日本侵略者的怒吼, 听到了“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的隆隆炮声, 听到了志愿军“雄纠纠,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的军歌, 虽然如今我们的国防日益巩固, 但是当人们怀着企盼和平的心态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 科索沃的轰炸声、 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火、 中国驻南使馆的被轰炸、, “海空卫士” 王伟的壮烈捐躯把我们从梦中震醒。

 不断炸响的炮火声反复证明了:人类的永久和平还不能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到来, 战争与和平总是在交相更替。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牢记“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的道理。

 这些事例提醒了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 而这种准备就是要在全民中加强国防教育, 普及军事知识。

 作为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国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骨干, 高校大学生更应该接受到国防教育, 培养爱党、 护国之心, 努力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 做好应付战争的准备, 时刻提高警惕, 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 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不关心国事、 军事, 缺乏起码的国防常识, 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了解不够、 理解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中的国防教育。

 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国防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

 加强国防建设, 进行国防斗争, 必须依靠国家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力量。

 作为掌握较高文化知识, 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当代高校大学生, 在不久的将来将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年代, 因而国防意识不够强, 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拥有足够的国防知识又必不可少,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居安思危、 矢志报国、 磨砺青春、 升华自我” 的国防教育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历史紧迫性。

 中国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 教育家和军事家, 同样都很重视国防建设, 重视对人民的尚武卫国的思想教育, 并把它视为立国安邦之道。“国无防不立”,“落后就要挨打”, 这些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都是历代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经验。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更是千年来被反复证明、 颠扑不破的真理。

 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松懈麻痹思想, 国防意识开始淡薄。

 然而当今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对我国而言, 安全和主权永远是第一位的。

 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 也是面临的安全威胁多元化的国家。

 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发展, 强化大国防观念与增强高校防意识就尤其重要。

 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坚实有力的后备军, 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国防意识与爱国意识,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为祖国国防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着其自身重大的意义:

 首先,国防教育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国际大环境是一超多强,超级大国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爱好和平的人民的限制。

 可是天下仍然远远没有太平,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和平仍然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非道义来捍卫。其次,国防教育对高级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充分认识国防建设的目的、 路线、 方针和政策,增强对国防的义务感、 责任感和坚决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

 第三,国防教育对素质

 教育也有重要意义。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使命感,增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纪律观念和行为习惯。

 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扩大知识面, 还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 拓展思维空间,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促进“智育” 的发展。

 加强国防教育, 有助于培养国防建设人才, 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国防教育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 即按照捍卫国家主权、 领土和安全, 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 对全体公民的品德、 智力、 体力等诸方面, 有组织、 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 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防理论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国防法制教育、 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国防知识教育、 军事体育教育等方面。

 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荣辱兴衰的大事, 它能够使高校大学生充分了解国防历史与其重要意义, 从而使高校大学生在接下来的和平与战争的对抗中起到巩固国家国防的作用。

 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在教育, 国防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

 另外, 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 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国防功能, 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国防教育对学生德、 智、 体的全面发展有很强的综合促进作用, 是磨炼身心的有效方法。

 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仍是为了国防。

 首先,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还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促进国防现代化。

 其次, 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 能极大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让大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现代国防的力量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军事战略关系, 增强了高校大学生关注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意识, 增强了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高校大学生提高国防观念, 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意志, 真正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另外, 通过系统地讲解军事知识以及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理论, 学生将完成对国防、 对战争的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进一步体验了国防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在青年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 面对将来国际上的挑战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 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

 所以说国防教育有利于我国国防的建设, 也有利于我国国防事业的巩固与发展。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军事训练, 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 加强国防知识的普及、 宣传, 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

 所以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员, 我们应当认真努力的去学习国防知识, 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

 国防教育也应当引起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足够重视和关心。

 常言道:

 民无防则不安, 国无防则不立。

  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 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 支持国防、 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国防教育史国家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 提高公民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以下我将从 个方面阐述我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加强国防教育, 有助于我们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古人云:

 “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畏危者存, 畏亡者安。” 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个民族要生存发展, 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发展机遇, 努力促进经济、 政治、 社会、 文化的发展之外, 必须随时认清国家安全利

 益所面临的危机和存在的隐患, 居安思危, 自觉地在思想上、 行动上做好应对危机、 克服隐患的充分准备。

 否则, 这个民族就是一个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民族。

 只有广泛而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 教育全体公民清楚地认识我国所面临的安全形势, 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树立科学的战争观、 国家安全观, 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 才能做到居安思危、 警钟长鸣, 才能应付各种战争风浪的冲击。

  二:“民齐者强——” 加强国防教育, 有助于我们强化国防意识, 增强民族向心力、 凝聚力,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国防教育, 有助于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

 国防教育既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 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国防意识, 是维系国家安全的精神长城, 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安危、 民族的荣辱兴衰。

 加强国防教育, 在全体公民中不断强化国家利益至上、 爱国至上、 实现祖国最高利益至上的意识, 从而达到增强向心力、 凝聚力、 维护祖国统一的目的。

  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的教育, 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 因而能够激发全民的爱国之情、 忧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使全体公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思想文化, 激发公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发扬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强化保卫祖国主权与领土的责任感; 激发公民对和平的热爱, 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和睦相处, 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三: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有助于增强全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强国防教育, 有助于牢固树立实现国家最高利益至上的意识, 激发公民建设国家的热情,增强全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并转化为振兴民族、 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

 进行国防教育,能使公民把国家的安危、 民族的兴亡时刻记在心上, 树立强烈的国防意识, 到战时使全民族团结一致, 同仇敌忾, 为着民族的尊严而奋力抗敌, 誓死保卫国家, 从而转化成巨大的战斗力; 在和平时期, 它能转化为生产力, 使人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 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 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 焕发出为振兴国家经济作贡献的热情, 自觉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多作贡献, 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中华民族饱经忧患、 历尽沧桑, 经过了百年的战乱和抗争, 才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权利和机遇。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 我们要始终贯彻“全民参与、 长期坚持, 讲求实效” 的国防教育方针。

 上下同欲者胜

 本文论述了军事课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地位与作用, 主要针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教育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开展, 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 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 结合所学专业知识, 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 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军事课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 自 1985 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 不少高校

 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

 相结合的国防教育, 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20 年来, 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 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根据教育部、 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的通知要求,军事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 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 36 学时, 军事技能训练为 2-3 周, 学生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 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的功能, 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 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 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 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所以, 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 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认同感

 多年来实践证明, 开展大学生军事课, 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另外, 各高校把军事课看成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 上好这一课将给大学生在校 4-5 年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 被各高校领导及教师们认同。

 由于各所高校领导的重视, 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 给予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 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高校中充分体现出了它的育人地位和效果。

  2、 学生的认同感

 军训期间学生们能自愿接受紧张而艰苦的军事训练, 亲身体验军营生活接受军事锻炼, 部队派出的优秀教官进校军训, 在完成承训任务的同时, 把人民军队的好思想、 好作风带进了校园, 使同学们有了面对面向解放军学习的机会。

 解放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优良作风对同学们产生了直接影响, 解放军的良好素...

篇五: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旨在使在校大学生深刻认识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密切关系,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正确认识新一代大学生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做好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作者的理解,浅析高校国防教育,为更好的开展国防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军事教育 国防建设 军事训练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大学的教育也更趋向于让学生全面发展,现代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一个使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锻炼的熔炉。如何培养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大学生国防教育无疑摆在了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第一位。那么什么是大学生国防教育呢?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在高等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主要是指与国防教育内容有关的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高等学校国防军事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

 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后备军力量的总趋势之一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军队建设一定要服从国家整个建设的大局。他认为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有先有后,只有国家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军队建设才能搞上去。为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85 年以来我军裁减人员 170万,减少了军队的社会负担,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世界各国在和平时期大都采用这种“弹性”国防,即减少常备军数量,加强后备军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经费开支,以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又保证足够的国防力量。在后备军建设中,大学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维护经济建设正常运转的需要 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而高技术武器更需要高素质的官兵。为了提高官兵素质,在改善军队官兵知识结构,加强部队训练,促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易于掌握高技术兵器的知识,平时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就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从而保证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整顿校园秩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有关部门曾对参加军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建设,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军训,部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

 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国防教育对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大学进行国防军事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目前我们这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贪图享受,观念上有功利倾向,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散漫,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军事教育以军人的要求来训练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培养大学生百折不饶的顽强意志品质。通过开展军事化管理的集中军事训练,使学生在“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和各项竞赛评比中形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在“一切行动听指挥”中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紧张”中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有序”中培养文明礼貌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由于军事实践是一项团体的活动,军事训练体能消耗大,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和艰苦性。通过组织各种项目的军事比赛、汇操表演、技术考核,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是挫折教育的最好课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二、大学进行国防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加强国防教育的需要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而且大学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大学,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三、 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做出贡献。

 所以,高校开展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教学,不但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对于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深入持久的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能够在大学生心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对于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关注国防,了解国防,为国防建设做贡献,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可以用一颗激情澎湃的爱国心,用力所能及的行动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宏伟大业尽责献力,添砖加瓦。我认为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 开学初我们经历了军训的磨砺,深深感受到了当代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顽强风采,军训磨掉了我们长期养成的娇骄之气,使我们的耐受力与服从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这学期开了军事理论课后,我才发现军事理论是军事训练的精神提炼与升华,从精彩纷呈、激情澎湃的课堂上,我们开始逐渐树立国防观念,意识到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回过头来重新认识军训,我们知道了那不仅仅是一项体力与毅力的锻炼,更是大学生服兵役的一项国防义务,责任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军理课上,我们还学到了许多军事科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理论,认识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面临的国防任务。这既是对国防与军事的理性认识,也是一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教育。在国防建设事业中,当代大学生任重而道远,这更需要我们通过军理课的学习,用丰富的国防知识武装自己,增强国防观念。

 二、关心国家与国际大事,关注国防建设事业发展 国防建设是一个紧跟时代脚步,颇具现实意义的大工程,与当代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美苏争霸的冷战局面已结束,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我国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南海争端愈演愈烈,这些事件都对我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防安全构成了威胁。当代大学生只有时时关注国家与国际大事,关注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敏锐性,才能识得大局,顾得大体,从中发现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更有质量的为我国国防建设添砖加瓦。

 三.响应征兵号召,积极参军入伍:

 兵役义务是公民的重要国防义务,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最前沿,掌握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拥有较高素质的优秀群体,有足够的热情与能力响应征兵号召,参军入伍,献身于国家国防建设事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信息为基础的高科技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我们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高学历,学为军用,提升我国军队整体素质与战斗力,增强我国国防实力。

 大学高校开展军事理论,不但帮助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对于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深入持久的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能够在大学生心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对于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 2001 年 4 月 28 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六: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生国防意识论文:

 增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 使大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具有重要的意义。

 增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 应注重培育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忧患意识和尚武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意识; 意义; 对策

  1

 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的认识误区

  (1 )

 国防意识缺乏。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仍停留在军事、 战争、 国防、 领土、 情报等传统的区域,忽视了 对文化、 信息等新领域的认识。

 有些学生仍传统的认为国防就是防止外敌武装入侵,对不流血战争对国家的威胁认识不足。

 事实上,现阶段国防任务较过去更为艰巨复杂,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和来自我们自身的腐败等现象都是对我们国家安全的极大威胁,其程度不亚于在边境陈兵百万、 一触即发的战争威胁。

 (2)

 消极思想泛滥。

 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稳定、 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一些大学生便滋生了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军事、 国事、 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思想,有些大学生也对这类观点表示赞同。

 部分大学生认为国防就是“军防”, 认为国防是军人的事, 觉得国防与自己没多大关系, 这类思想的泛滥 ,使得大学生不愿去了解基本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 国防政策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防意识教育工作的难度。

 (3)

 淡化宣传教育。

 我们常见的是军训期间大学生很重视国防教育, 而往往过后就淡忘了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

 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蜕变, 他们逐渐习惯了轻歌曼舞的氛围、 灯红酒绿的奢华, 他们哈韩哈日, 忘记了历史上外国列强对我们祖国的欺凌, 他们崇拜的是国外的影视明星, 忘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导致国防教育效果不明显, 国防意识弱化。

 2 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1 )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国防意识的培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防意识培育的内容从属于军事科学体系, 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 大学生通过军事学科的学习, 有利于开阔眼界, 扩大知识面; 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 拓展思维空间;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因而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2)

 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爱国主义的精髓, 国防意识所体现的为维护国家主权、 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强烈责任感, 正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表现。

 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国防意识,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爱国热忱, 引导他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 自觉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 自强不息, 拼搏进取, 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3)

 储备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新军事革命。

 未来战争将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 是人才的

 比拼和较量, 而高校大学生就是未来高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 是国家后备人才的储备力量。

 他们既是国家的未来, 也是今后兵员的主要来源。

 国防建设既是军队的事, 更是全民的责任。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意识的培育,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增强他们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在他们年轻的心灵里撒下卫国光荣的种子, 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及建议

  (1 )

 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位卑未敢忘忧国”。保卫祖国、 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因此, 履行国防义务、 承担国防责任, 作为国家公民, 每一个大学生都义不容辞。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 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使命感, 时刻准备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忧患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

 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

 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大学生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和中国国防安全需要的。

 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有利于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积极地准备迎接各种挑战。

 对于我国现在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特别是敌对势力对我实施“台独”“藏独”“东突”等民族分裂活动, 高校大学生更应有清醒的认识, 不能因为和平时期而在思想上有任何麻痹。

 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使他们安而不忘忧,对国家面临的各种威胁有清醒的认识, 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感、 紧迫

 感。

 (3)

 尚武意识。

 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印发的《2009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点》 指出:

 “要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 激发爱国热情和崇军尚武精神”。

 尚武不是好勇斗狠、 穷兵黩武, 而是要崇尚军事职业, 重视国防建设, 在国家利益面临威胁时, 敢于挺身而出,不惜做出重大牺牲, 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 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民族尚武精神是国家长盛不衰的灵魂, 需要精心培育, 代代相传。爱军尚武教育, 就要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军队的性质、 宗旨和地位作用, 学习人民军队的优良品质和战斗作风, 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自觉接受国防教育, 履行兵役义务。

 通过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和日常养成,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素质和打赢能力,确保一旦需要,经快速动员和临战准备,就能拉得出、 用得上、 打得赢。

推荐访问: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国防教育 新时代 对策

版权所有:卓仟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卓仟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卓仟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20024619号-1